• 2025-08-12 18:34:35
  • 阅读(13786)
  • 评论(6)
  •   人物小传

      种建荣,1972年生,陕西渭南人,陕西省考古研讨院(陕西考古博物馆)党委书记、院(馆)长,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他先后掌管或参加周原、周公庙、清涧辛庄、澄城刘家洼遗址等考古项目30余项,其间5项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掌管完结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两县的接壤处,有一处被称为周原的考古遗址。这儿面积达30平方千米,是现在发现的规划最大、遗存最丰厚的先周、西周时期遗址,也是周原考古队领队种建荣倾泻半生汗水的当地。

      对种建荣来说,“周原遗址”像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

      找  城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找城都是咱们念兹在兹的任务”

      “周原”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作为周人兴起的国都曾多次呈现。据文献记载,3000多年前,居住在豳(今陕西省彬州市、旬邑县西南一带)的姬姓部落,在领袖古公亶父的带领下,举族迁徙到“岐下”,他们将这片肥美的土地称为“周原”。周人在这儿积储力气,终究毁灭了商朝。

      种建荣介绍,周代与商代文明途径悬殊。商代以武力降服四方,周代则秉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文明、民族、系统的认同,便是在这个时分奠定的。”种建荣说。

      找到传说中的“周人圣地”,成为几代周原考古人的一同任务。20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石璋如依据文献记载的大致方位打开郊野查询,由此揭开了周原考古的前奏。2003年,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西周陶范,让周原遗址初次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5年,考古队整合多年效果,包含凤雏修建群等重要发现,以及系统提醒的周原水网系统,让周原遗址再次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是,一个要害问题一直萦绕在周原考古人心头。“都邑,必定要有城嘛。”种建荣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找城都是咱们念兹在兹的任务。”

      2020年,考古队在剖析王家沟水库区域航拍印象时,发现了重要头绪:周原地形北高南低,水系多呈南北走向,而王家沟一条支流却呈现出反常的东西向直角转机。他们对照图纸实地勘察,发现北边还有一条平行的水渠,与直角部分构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区域。一个主意随即在种建荣脑海中闪过——这会不会是环绕在郊外的城壕?

      “假如这是城壕,里边必定有墙!”种建荣带领队员们持续寻觅,总算发现一座“小城”。考古队循着“小城”城墙的方向向外探查,发现西墙和北墙都有向外延伸的痕迹。通过勘探,一座规划更大的外城逐步闪现,这便是后来承认的“大城”。

      在对“小城”内部进行精密钻探时,考古队又发现了一道东西向的墙和两道南北向的墙,在“小城”北部合围成方形。他们将这座新发现的“小小城”称为“宫城”。至此,周原遗址“宫城—小城—大城”的三重城垣结构完好呈现。凭仗这一发现,“周原遗址”在本年年初再次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圆了几代周原考古人的梦!”种建荣说。

      破  局

      “考古学主要讲依据链,当许多头绪指向同一个当地,就可以达到一致了”

      说到和周原结缘,种建荣说:“我小时分想当差人,大学期间一差二错被调剂到前史系,那时心里不太愿意。”1996年9月,种建荣结业后进入陕西省考古研讨所,在办公室从事文书作业。有一次去考古工地现场,他发现考古有点像破案——依据开掘到的零星信息,对照文献寻觅答案,推理复原前史的实在相貌。他瞬间来了爱好,不久便自动申请参加考古队。

      2002年,种建荣参加周原考古队。他回想,世纪之交,尽管周原考古堆集了必定效果,却短少可以确证这儿是文献记载中古公亶父所迁“周原”的决议性依据。一名考古队员坦言:“许多学者以为这儿不是文献记载中的国都,而是某个异姓贵族的宗族采邑。”考古队内部也呈现了质疑的声响——开掘了几十年,这儿终究是不是真实的周原?

      面临周原性质难以断定的困局,考古队决议到郊野间找答案。从研讨视点看,需求重视的应该是这邻近的同时期遗址。归纳判断后,考古队觉得周公庙契合条件。自2004年起,周原考古队要点打开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开掘。考古证明,周公庙遗址正是周公宗族的采邑地点,但规划远不及周原。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的宗族采邑规划应该很大0755bm美食网,或者说仅次于“国都”。假如周公庙规划远不及周原,那周原很大或许便是“国都”。这一发现从头坚决了考古队对周原的决心,中止多年后,他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周原。

      “重返周原”后,周原考古作业迎来了全新局势。团队将遗址视为一个有机全体,系统研讨聚落结构和功用分区,还结合手工业考古和实验室考古效果,建立了地舆信息系统。

      多年堆集总算在2020年迎来重大突破。自这年起,周原南部区域连续发现了一批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出土了多件刻有“美阳”“美亭”字样的陶器。《汉书·地舆志》记载:“美阳,《禹贡》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太王所邑。”也便是说,当年古公亶父所迁之地,或许就在汉代的美阳县。由于陶质的东西,在其时不会通过太远间隔的运送。此次出土陶器上的“美阳”字样,或许能成为“周原即汉代美阳”的有力佐证。

      更直接的依据呈现在王家嘴区域的开掘中。2020年至2022年,考古队在这儿开掘出一座修建面积2500平方米的夯土修建基址,这是现在所见先周时期最大的宫廷修建遗存,这个周人从前修建的高等级修建,为“周原遗址”便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供给了要害依据。种建荣说:“考古学主要讲依据链,当许多头绪指向同一个当地,就可以达到一致了。”

      接  续

      “一寸一寸测量,一寸一寸发现,这是咱们一同的坚持”

      “假如从石璋如先生算起,到我这儿,应该都算四代或四代半周原考古人了。”种建荣说。现在,由陕西省考古研讨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新的考古团队,正在接力开掘。“咱们住在一块儿,一同开掘,同享效果。”青年考古队员闫永强说。

      现在,团队成员的年纪大多在二三十岁,除正式队员外,团队还招引了许多研讨生前来实习。

      别看这些年青人爱闹爱笑,作业起来个个都很较真。刚挖出一座墓葬、正在记载人骨形状的王昱霖,是刚结业的95后女生;在实验室专心做植物遗存判定的周辉也是女生,上一年硕士结业来到这儿。当被问及男女生是否有室内室外的分工时,她们答复:“尽管各有分工,但都要参加郊野开掘。”周辉说:“户外的作业环境尽管辛苦,但那种发现前史遗存的震慑,用任何言语都难以形容。”上一年入职的闫永强,本年“五一”假日刚成婚,婚后很快就回到了考古基地。他说:“媳妇儿支撑我作业,也了解我。”

      面临这些年青队员,种建荣很欣喜。他说,假如还有什么需求告知他们的,那便是:“一寸一寸测量,一寸一寸发现,这是咱们一同的坚持。”

      烈日炎炎,接受完采访后,考古队员又拿上手铲,戴上草帽,前往各自的探方。

      延伸阅览

      周原遗址郊野考古作业是怎么打开的

      周原遗址坐落关中平原西部,今陕西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北部的接壤地带,是现在所知遗存最丰厚的先周文明遗址、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在这儿,其时的人们从偏居西陲的“小邦周”发展壮大,终究建立了西周王朝。

      周原的考古作业始于20世纪40年代石璋如先生的查询,至今已有80余年前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周原遗址的郊野考古作业主要是对遗址规模和内在进行开始了解,清晰了周原遗址的重要价值;1999年至2005年,考古作业根本建立了周原遗址商周时期较为具体的考古学文明谱系;2012年起,考古作业在“聚落考古”理念指导下打开;2020年至今,周原遗址在王家嘴发现了一组先周文明大型夯土修建,填补了以往周原遗址先周时期高等级遗址的空白,并发现了布局方正、规划谨慎的三重城垣。(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前史》记者  胡心雅)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