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9 08:29:35
  • 阅读(11)
  • 评论(13)
  •   【文物里的抗战回忆】

      在延安枣园革新原址的周恩来旧居中,一架矮矮的木质纺车静静陈设。这架纺车是在延安边区展开大出产运动期间,由三五九旅旅长王震送给周恩来同志的。

      1941年至1942年,面临日军的张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延安军民欧瑞博的吃穿用度堕入空前窘境。党中心宣布召唤,发动整体军民“自己着手、锦衣玉食”,在边区掀起轰轰烈烈的大出产运动。为处理军民纺车缺少的当务之急,王震带领三五九旅,安排军民日夜赶工,造出上千辆纺车送往各机关单位。他们更亲手改进纺车,在锭子上加装加快轮,明显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出产功率。

      在艰苦卓绝的战役年月里,周恩来和其他中心领导同志相同,积极响应大出产召唤,带头投身出产劳动。1943年,为鼓动咱们的纺线热心,中心直属机关在枣园举行了一场独具匠心的纺线竞赛。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周恩来纺的线还被评为甲等,并被送到边区农展会上展出。中心领导同志的事必躬亲,极大地鼓动了投身大出产运动的广阔军民。

      今日,这架纺车虽已不再飞转,可是凝聚在小纺车身上自给自足、艰苦奋斗的延安大出产精力,仍然如一座永存的丰碑,鼓励着咱们勇毅前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