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05 17:51:36
  • 阅读(11725)
  • 评论(15)
  •   中新社湖北罗田8月5日电 (记者 张芹)在我国,眼下正值水稻孕穗期,两位来自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的教授近来来到坐落湖北省罗田县河铺镇的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讨中心,沟通耐高温新种类研制状况。

      红莲型杂交水稻是我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领军培育出的原创科研效果,也是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三大细胞质类型之一,具有产值高、米质优、适应性广、耐高温、抗病虫等特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累计栽培红莲型杂交水稻面积已超越4.5亿亩。

      2021年,武汉大学联合旁遮普大学在罗田县河铺镇树立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讨中心罗田基地。到现在,基地栽培该种类水稻近7000亩。

      “红莲型杂交水稻耐热、耐干旱、质量高、抗病虫,特别适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栽培。”中巴红莲型水稻联合研讨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仁山介绍说,现在“红莲稻”已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广泛推行,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年出口比例中,“红莲稻”占比最大。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教授阿西法克称,曩昔三年,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讨中心经过建基地、办会议以及人员沟通训练等多种形式,有力推动了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的栽培和推行,新种类也遭到当地农人和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和遍及好评,一起也预订了很多种子。

      据朱仁山介绍,当时AIGC教程中心正致力于发掘红莲型杂交水稻种类耐高温、耐瘠薄、高直链淀粉、产值高级特色,展开生态测验和本土化研制,开发适合巴基斯坦以及其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种类,与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效果。(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4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