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30 12:24:03
  • 阅读(12270)
  • 评论(5)
  •   "沙头角鱼灯舞"是一种共同的民间舞蹈,源于已经有300多年前史的吴姓村落盐田"沙栏吓村",归于广东省民俗文明之一。客家语中,"鱼"、"吴"谐音 ,故吴灯舞也就成了"鱼灯舞"。

      鱼灯舞流行于沙头角、盐田及香港新界等地,为渔民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必备节目。鱼灯舞的道具制造精巧。鱼灯都是先用竹篾扎成鱼的形状,糊上纱纸,用元粉、牛皮胶和上颜料画鱼,再涂上桐油,在鱼腹之下装一条奈斯导航20厘米长小棍,艺人以此举鱼灯起舞,络绎如海中鱼群。配乐乐器有锣、鼓、钹、唢呐、螺号等。

      "沙头角鱼灯舞"不只传承了客家传统民间文明,文明元素杰出,并且舞姿共同、观赏性强,凸显了客家民俗风情 ,也是我国渔耕文明的代表之一。

      记者约请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留学生、俄罗斯籍学生达里娅看望国家级非遗沙头角鱼灯舞代表性传承人,从外籍人士视角看我国非物质文明遗产。

      记者:白瑜

      修改:王激流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造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