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举世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张悦 举世时报记者 谷棣】当我国和韩国多地4月中旬被发源于蒙古高原的沙尘暴笼罩时,又有韩国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韩国是我国环境污染受害者”,这一幕天然让人想起一些韩国人近年来屡次“归罪”我国的做法。与此同时,多家韩国和世界组织的民调均显现,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特别是一些自称“前进”的年青人“厌华”心情相对更强。《举世时报》“中外民间沟通系列查询”栏目组就此论题深化采访后发现,部分韩国人对华心态上的改动反映出他们没有习惯我国的快速开展LUNA币最新消息及随之而来的位置改动,仍坚守原有利益观和优越感,这使得他们在与我国人往来时高度灵敏。中韩建交本年已是第31个年头,两国之间多范畴的友爱协作众所周知,但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呈现误差让两边注重两国联系开展的人士感到遗憾,并等待经过促进沟通尽力改动这一现状。
民调显现,对我国持“负面”心情的韩国人增多
中韩两国地缘附近、文明相亲,但近几年韩国和一些世界组织的民调却显现,韩国民间的对华认知误差严峻,特别是在全球首要国家中,韩国是仅有一个年青人对我国的负面观点比前几代人更多的国家。长时间重视中韩联系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讨中心主任詹德斌告知《举世时报》记者,“视我国为要挟”是韩国民间对华认知中最中心的部分,影响和左右着其他认知。归纳首尔大学一致平和研讨院从2007年开端施行的民调成果来看,以为“我国对朝鲜半岛平和构成要挟”的受访者总体上呈现添加趋势。从2008年到2022年,以为“我国是要挟”的份额从14.6%上升到了44%。
斯洛伐克智库“中欧亚洲研讨中心”(CEIAS)上一年进行的一项针对中韩民间联系的查询,前不久仍引发韩国《中央日报》和美国《交际学者》等媒体的重视。这项有1364名韩国成年人参加的民调成果显现,81%的韩国受访者对我国持有“负面”或“十分负面”的心情,该份额是在56个查询紧记国中最高的。而2015年美国皮尤研讨中心进行的相似查询中,对我国持否定心情的韩国人仅占37%。《交际学者》剖析以为,从年纪来看,二三十岁的韩国人“厌华”心情最激烈,而经济条件越好的韩国人“厌华”心情越弱。
对CEIAS的这项民调,韩国东亚研讨所所长禹守根以为“采样小,81%的‘厌华’成果并不能代表韩国人怎么看我国的真实情况”。但他也告知《举世时报》驻韩国记者,韩国国民尤其是年青人对我国的负面认知一向存在,“嫌中”心情近些年的确越来越严峻。
韩国研讨组织和媒体常常搞“最接近国家”之类的查询。韩国峨山方针研讨院2020年12月的一项民调成果显现,66.3%的韩国受访者以为“我国的开展对韩国构成负面影响”,以为“正面影响”的只要15.5%。与此构成对照的是,绝大部分韩国人将美国视为“最接近的国家”,这从旁边面显现出韩美同盟联系具有相对安定的民意基础。詹德斌表明,不可否认的是,韩国涉华民调中的一些问题十分具有挑衅性、偏狭性和诱导性,但各种查询成果都近似,这显着仍是值得警醒的。
而《举世时报》旗下舆情查询中心近几年做的民调成果显现,中韩两国民众有许多远成达附近之处。如2022年末“我国影视著作大众认知与需求查询”的成果显现,在查询触及的10个国家中,35.9%的韩国受访者独爱看我国宫斗体裁著作。本年1月“中日韩企业管理者经济预期查询”的成果显现,面临供应链继续紊乱,中韩两国企业代表别离有42.6%和43.8%挑选“要加强协作”。2015年举世舆情查询中心联合韩国《每日经济新闻》进行的“二战成功70周年中韩两国怎么看日本”的民调成果显现,“韩国受访者比我国受访者更看好中韩联系的开展”,视我国为“树立亲近经济联系”的首选国。该民调还有一项“好感度”打分(满分10分,最低1分),成果我国受访者给韩国人和日本人别离打出5.9分和3.8分,韩国受访者给中日的分数别离为5.7分和4.2分。
2021年11月,韩国现代我国学会曾举行过一次以“怎么看韩日反华心情分散”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会上,首尔市立大学汉语文明系的一位教授在叙述“韩国青年一代的网络反华心情现状”时,也发布了一份2018年进行的以韩中日三国20多岁大学生为紧记的民调成果,其间韩国青年对我国的好感度为2.14分(满分5分),对日本的好感度为2.83分。民调还显现,越是自称“前进”的韩国青年对我国的好感度越低。该教授以为,韩国人对我国政府和我国人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对华过错认知本源在于中韩实力比照发生结构性改动”
据《韩民族日报》报导,在2021年的这次研讨会上,部分韩国学者以为,韩国网络空间中显露出的“厌华”心情大体上是根据以为“我国怀有侵犯韩国的野心”而构成的危机感和不安感。
在詹德斌看来,伴跟着中韩建交后30余年的全面往来,两国民间的各种对立也日益增多,有的表现在单个层面,有的表现在国家层面。这些对立许多由具体问题引起而发酵,而当这些问题重复呈现或长时间得不到处理时,自觉利益受损的一方就会对对方发生讨厌心情。
举例来说,韩国干流媒体大约从2002年头开端许多报导我国沙尘暴、雾霾等对韩国空气质量的影响,乃至韩国中小学教材中也有“韩国是我国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内容。在韩国,一些有识之士辩驳这一言辞反而会遭到媒体的尖锐批评。除环境问题外,常常被炒作的还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韩国人爱吃的泡菜许多进口自我国,但一项民调显现,50%以上的韩国人不信任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性或质量。有相对客观的韩媒弄清说,从我国进口的泡菜许多都是韩国知名企业在我国设厂出产并返销韩国的,炒作我国产泡菜“质量问题”无疑让这些韩企十分为难。
针对新冠疫情,韩国一些保存媒体和政客也跟着单个西方国家运用污名化的称号或“甩锅”我国。峨山方针研讨院的一项查询显现,构成韩国民间对华认知恶化的原因中,疫情曾列在第二位。此外,部分韩国媒体不断给我国扣上“盗取韩国技能或剽窃知识产权”的帽子,或在报导中责备“我国人在韩购房置地导致房价上涨”、故意夸张“我国人在韩国违法”。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如“萨德”入韩事情、海域划界和中韩渔业胶葛等都会影响韩国民间的对华认知。詹德斌以为,一些韩国民众过错地将中韩实力比照和相互依托的结构性改动、新冠疫情的全球盛行以及朝核问题久拖不决等问题归罪于我国。他告知《举世时报》记者:“韩国民间对华认知呈现误差的本源在于中韩实力比照发生了结构性改动。”数据显现,中韩建交前一年(1991年),韩国的GDP(国内出产总值)相当于我国GDP的86%。在与我国的比照中,韩国人的这种优越感是显而易见的。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20年韩国GDP规划下降到仅仅我国的1/9,仅相当于我国广东省的规划。
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秋庆镐近来表明,韩国对华贸易大规划顺差的年代已闭幕。詹德斌以为,跟着中韩技能优势缩小,韩国对华贸易逆差将越来越大。此外,韩国近年来进口的上万种产品中,有1800多种特别依托我国,其间镁、氯化钙、尿素等的依托度都在90%以上。他发现“我国危险”一词开端被韩国社会广泛运用,要求减小对华贸易依托的呼声也有所增多。
在了解韩国前史和国民心态的中韩学者看来,近代以来韩国成功构建了单一民族的身份认同,并经过前史教育、经济开展、政治转型和文明复兴等树立起了高度的民族尊严、自豪感和优越感。当一些韩国人以为其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遇到来自我国兴起的“应战”时,遂发生了对我国的负面心情。在前些年“韩流”盛行时期,有韩国学者表明,韩国主导亚洲潮流的趋势让我国发生了“危机感”。而跟着我国软实力的开宗明义,以及我国影视剧、网络游戏、交际媒体渠道在全球越来越受喜爱,韩国民众的心态也呈现改动。加上在前史上存在一些争议问题,都加大了韩国民众的对华误解和误判。
韩国东亚研讨院近年来进行的“为何对我国持有负面观点”的查询显现,有40%的韩国受访者以为“我国不尊重韩国”。在詹德斌看来,韩国民众之所以有这种心态,部分原因是中韩实力比照已发生实质性反转,但韩国社会还处在仰望我国,乃至降低我国的阶段,还未习惯也不肯习惯将我国视为一个兴起的强国,特别是一些民主化之后生长起来的年青人更加以所谓的“准则优势”自居。
美国要素植物油,无醇燃料,生物醇油无疑也影响到韩国民众的对华心情。据詹德斌介绍,上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方针的改变就对韩国知识分子的对华认知发生过巨大影响。中韩建交后,韩国长时间奉行“安美经中”(安全上依托美国、经济上依托我国)的对外方针,但这个方针成功的条件是中美联系总体上处于战略安稳的状况。跟着美国对华方针从以协作为主导转向以竞赛为主导,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回旋空间正在缩小,由之前的“得心应手”改变为“左右为难”,这天然也影响到一般民众对我国的认知。
“多向韩国青年传递加强中韩友爱的真实含义”
韩国民众对华认知受负面心情困扰,中韩民间沟通该怎么走上正常轨迹?“对我国持有负面认知的韩国年青人中,大部分是受韩国媒体和网络的误导。”韩中城市友爱协会会长权起植告知《举世时报》驻韩国记者,受疫情影响,曩昔3年两国民间沟通显着削减,韩国人对我国的认知更多依托媒体和网络,这其间不乏对华曲解报导。他主张中方能经过网络、交际媒体,特别是面临面临话等方法,向韩国青年传递加强两国友爱的真实含义,这样才会获得更好的作用。权起植说,各国青年都简单被过错信息误导,但也简单改正过错认识,因而,要对中韩民间沟通,特别是青年层面的沟通抱有期望。韩中城市友爱协会从2019年起每年都举行韩中友爱青年论坛,发明韩中青年对话的时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韩国东亚研讨所所长禹守根主张韩国多引入我国高水准的文艺著作和书本,多搞一些有关我国论题的高质量讲演,经过这些方法让韩国年青人认识到我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当地,逐步消除他们觉得“我国仅仅人多、钱多”的刻板观点。
“以上一年中韩留念建交30周年为起点,我期望中韩联系能在新的30年里向前向好开展。”谈到重塑韩国民间对华认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詹德斌告知《举世时报》记者,要警觉部分韩国民众的“厌华”心情会控制韩国政府推广友爱的对华方针,并给外部力气挑拨中韩联系供给空间。他主张中韩政府层面要合力处理一起的难题,开掘新的利益增长点,如赶快晋级中韩自在贸易协定(FTA),加强两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范畴的协作,加强供应链安稳和对第三方商场的一起开发等。两国民众和媒体都要“平视”对方,活跃点评对方在经济、社会、文明和政治开展上获得的成果,并经过频频沟通消除心思隔膜和误解。
我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举世时报》记者的一位韩国朋友几年前第一次预备到我国旅游时,忧虑治安状况欠好,在厦门游玩了几天后,他彻底改动了对我国的成见。从那时起,这位韩国朋友就对我国发生好感,后来还带着母亲到我国旅游。
詹德斌以为,虽然政治准则不同,但中韩在前史和文明方面的共性仍十分多。现在民间呈现的“共性越多、对立越大”的古怪现象仅仅前史长河中时间短的瞬间。跟着后疫情年代的降临,中韩民间沟通也将呈现新的相貌。权起植也表明,跟着韩中沟通逐步添加,韩国青年对我国的负面认知将会削减。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