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4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谷雨春色晓,山川黛色青",北京时间4月20日16时14分将迎来谷雨节气。此时节,牡丹、荼蘼、楝花吐蕊开放。"谢了荼蘼春事休""一信楝花风,一年春事空",标志着春天就要离场,夏天行将上台。
花守时令,应时而开。花是时节时令到来的信使,所以叫"花信",跟着花信而至的风,叫"花信风"。小寒至谷雨阶段共八个节气,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才智的古人依据大自然的改变,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选择一种花期最精确的植物为代表,对应一种花信,梅花最早,楝花最终,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我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我国节日文明研讨中心主任萧放介绍,谷雨节气的三番花信为牡丹、荼蘼与楝花,其间,牡丹名望最大。牡丹因其DOM窒息 调教母狗视频合集国色天香、大气华贵,得到国人的特别喜爱,被称为"谷雨花",古谚有云:"谷雨三朝看牡丹"。
牡丹本来生长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等地,人工培养牡丹大约在汉代现已开端。隋唐时期,牡丹作为园艺花卉进入城市生活并取得显著地位。唐人刘禹锡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唐人对牡丹的深挚情感。
宋代时,牡丹走出皇家宫苑,进入寻常百姓家。明清时期,谷雨看牡丹是城镇居民的风气。清代学者顾禄所编撰的《清嘉录》中记载,其时无论是豪门望族之家仍是文人雅士的院子,"植之无间,即小小书斋,亦必栽种一二墩,认为观赏"。
荼蘼和楝花的名望尽管不如牡丹,但也深受文人雅士们的喜爱,引发他们的无限诗情,自古吟咏不停,如"荼蘼不争春,孤寂开最晚""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客里不知春事晚,举头惊见楝花香""处处社时茅屋雨,年年春后楝花风"等,不乏其人。
"楝花谢尽,花信风止,就是进入绿肥红瘦的悠悠夏天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春将尽之时,我们无妨出门看看,在随雨落的繁花中与春天道别,迎候初夏的到来。"萧放说。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