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规模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的定见》,新增暂时居民身份证元宇宙处理、住宅公积金汇缴、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结算等22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新手学院,要求厚实推进区域间“跨省通办”协作,进一步拓宽“跨省通办”规模和深度。
半年来,实践状况怎么?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规模和深度怎么进一步拓宽?记者进行了采访。
暂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年末前有望全面实施
只需10分钟!一大早,在浙江省绍兴市打工的安徽籍居民陈先生拿到了当地公安局越城区公安分局皋埠派出所处理好的暂时身份证,及时赶上了出差的高铁。
“咱们一边收集陈先生的身份信息,受理异地身份证补办事务,一边抓住对接陈先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恳求加速审阅相关材料。”皋埠派出所所长阮林耀介绍,这项以往需要回客籍处理的事务,现在在居住地仅用10分钟就能够办好。
近年来,公安部ETH环绕大众遍及关心的居民身份证服务办理作业,立异作业机制、完善办理制度、优化服务行动,让大众办证愈加便当,用证愈加安全。2022年12月,公安部布置在长三角、闽粤湘、川渝黔滇3个区域内展开暂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活跃回应大众急需用证的期盼。
从初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到暂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越来越多的行动暖心惠民。公安部治安办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据试点状况,并结合各地公安机关人口信息系统晋级完善实践发展,考虑2023年末前在全国规模内全面实施暂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
2022年线上处理“住宅公积金汇缴”8414万笔
“住宅公积金‘跨省通办’很便利,省去了来回3000多公里的奔走。”在广东省广州市作业的郑先生,前些区块链年在四川省雅安市购买了一套住宅,最近他来到广州住宅公积金办理中心,咨询提早归还部分住宅公积金借款“跨省通办”事务。
作业人员指引郑先生填写事务处理请求表并核对、扫描购房材料,经过全国住宅公积金监管服务渠道发送至雅安市住宅公积金办理中心。很快,郑先生就收到了雅安市住宅公积金办理中心反应的事务办结回执。
近年来,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加大力度推进住宅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包括住宅公积金汇缴、补缴以及提早部分归还住宅公积金借款等在内,现在共有11项住宅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完成了“跨省通办”。
住宅和城乡建设部住宅公积金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2年末,各地已为住宅公积金“跨省通办”事务树立3423个线下专窗和1043个线上专区,全年共在线上处理“住宅公积金汇缴”8414万笔,处理“住宅公积金补缴”463万笔,处理“提早部分归还住宅公积金借款”252万笔。
住宅和城乡建设部树立全国住宅公积金监管服务渠道,加强数据同享,支撑各地住宅公积金服务减环节、减要件、减时限。不断丰富全国住宅公积金小程序功用,完成全国住宅公积金服务“一张网”。到2022年末,运用小程序查询个人住宅公积金达4.64亿次,请求处理异地搬运接续事务315万笔。
据了解,本年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将推进完成租房提取住宅公积金、提早退休提取住宅公积金等两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规模持续扩展
“曾经认为住院才干异地就医结算,现在门诊慢特病也能够跨省直接结算,不必垫支也不必跑回老家报销,忧虑超越报销时刻。”重庆市南岸区市民淦永凤说。
淦永凤的母亲患有尿毒症,医保联系在四川省广安市,但常在南岸区医治。经过南岸区医保24小时智能热线电话咨询后,淦永凤了解到在本地的东南医院就能完成慢特病“判定+结算”服务。在作业人员的协助下,淦永凤运用“渝快办”APP,为母亲线上处理了异地就医存案和病种存案。据了解,2022年,南岸区37家医疗机构注册门诊慢特病联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为满意大众异地就医需求,国家医保局持续推进各地处理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方针、经办办理和信息化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在发动住院费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2021年9月,医保部分在全国发动高血压、糖尿病AI、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以及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医治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医治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到2022年末,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医治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完成统筹区域全掩盖。
据统计,到2022年12月底,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87万家,其间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1.43万家。2022年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3243.56万人次,比2021年添加2293.96万人次,增加241.57%。其间门诊慢特病相关医治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4.82万人次,基金付出2.40亿元。
本年,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扩展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规模,为参保大众供给愈加高效快捷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记者 张天培 丁怡婷 孙秀艳 刘新吾)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