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中新社厦门3月16日电 题:台青融"鹭":有家的温暖,更有逐梦舞台
作者 杨伏山 叶林蔚 林钻颖
"‘登陆’第一站,我挑选来到人文气味、日子方式、言语习气都十分附近的厦门。"从初次怀揣创业热心"登陆"至今,台湾青年张耿铭登"鹭"(厦门,别称鹭岛,简称"鹭")开展已迎来第15个年初,"亲热的闽南语,了解的小吃,与台湾如出一辙,让我倍感亲热,很快就融入这儿的日子。"
近来承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张耿铭回想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让当年刚大学毕业的他心生神往,"一日千里的开展,让我对大陆有了全新的知道。其时仅有的主意便是要出去闯一闯,所以带着满满的等待来到大陆"。
看中餐饮行业开展前景,张耿铭在厦门市同安区开办一家餐厅。大到店面选址、装饰,小到食材挑选,他每一步都以最高规范履行。
"好口碑才是服务行业能继续运营下去的硬道理。"张耿铭告知记者,闽南人多嗜甜,这一点铁血人和台湾的口味十分类似,"刚开始我常常打电话向在台南开饭馆的伯父取经,店里许多小食都融入台湾风味。"
近15年来,现已融入厦门的张耿铭,对这儿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便民服务慨叹良多。"这些年来,一系列优惠方针出台,为台湾青年创业作业供给了膏壤。"张耿铭说,餐厅运营收入不断添加,一起大陆出台不少支撑个体运营者的税收优惠方针,每年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减免金额都到达2万元(人民币,下同),简直免除了悉数税费,让他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菜品改进研制中。
在张耿铭不断立异测验下,餐厅的菜单已更换了几十个版别,历经十余次改进的甜品和台湾奶茶成了店里主打的爆款。
"现在,伯父店里也推出不少我研制的福建口味饭菜,门客们吃了都拍案叫绝。"张耿铭笑着说道,信任两岸交融开展的路途会越走越宽。
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招引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逐梦、圆梦。
"从方针到服务,充溢活力",2014年从台湾来到厦门作业,张吉龙没有感觉到离家的陌生,反而充溢归属感、幸福感和取得感,"在这儿出资、作业、日子都很适意。"
张吉龙现为厦门一家电子公司研制部主管,担任手机摄像头对焦马达关键技术的研制。税惠盈利的精准落袋,让他在研制立异路上走得更有底气、有决心。
"在税务部分及时教导下,公司2022年享受了留抵退税215.35万元,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研制设备再投入。"张吉龙告知记者,现在公司具有研制人员约20人,估计本年研制投入将达1000万元,出产出来的防手震马达、OIS马达等产品将更具竞争力。
来厦门之前,张吉龙就在台湾从事研制作业。在他看来,大陆杰出的立异创业环境,给台青们供给了繁荣的开展时机,"作业时机多,出资回报率也高,这儿是弄潮追梦的当地,让人无法回绝"。
"期望有更多两岸青年沟通协作的时机,带动台湾青年来大陆、来鹭岛,在这宽广的天地里施展抱负、深耕开展。"张吉龙说。(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