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2-16 10:50:44
  • 阅读(11067)
  • 评论(12)
  • 除尘、揭取、展平、加固、补缺……十年间,每一道纸质文物修正进程的每个动作,于艳龙都纯熟于心。让"病"着的有机文物从头勃发生命,便是他身为文物修正者"素手余馨"的重要作业。从2012年进入曲阜市办理文物委员会,到调入孔子博物馆作业五年多。十年间,于艳龙经手修正过的国家三级以上文物已达200余件,他正以自己的办法静静看护,担起连续纸质文物生命的"榜首健康责任人"。

    文/片 记者 孔茜 康岩

    曲阜孔庙正南,孔子大道旁,有个不少人来曲阜必会去的当地——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是个既热烈又冷清的当地,热烈是因为它一年四季有很多游客停步逗留。说其冷清,则是在人声鼎沸之外,亦有一处鲜有人知的旮旯,那里的人日复一日地用心修正着一件件传世文物。

    踏入那"冷清"之地,沿着长廊而行,有一间标有文物修正室字样的作业室。推开两道门,一阵古旧书卷的气味迎面而来。孔子博物馆科技维护部副主任于艳龙每日都会伏案修正古籍。

    1月30日,修正室内,明亮的灯下,于艳龙正着手修正有着200年前史的《纳书楹正集曲谱(卷四)》,其封面破旧不堪且污渍斑斑。

    "纸张作为有机文物,寿数有限,咱们的作业便是经过修正让文物勃发‘新活力’,使文物更持久地保存下去。"在于艳龙眼中,文物修正师便是连续文物生命的榜首责任人,容不得半点大意。

    一件纸质文物送来后,先要进行"会诊"。"修正古籍与人治病差不多,状况不同,检测成果不同,医治计划就也不一样。"于艳龙坦言,《纳书楹正集曲谱(卷四)》一册85页,除封面外,其他册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破损、开裂、虫蛀状况。在修正之前,先要对古籍进行现状查询及纸张纤维剖析。待对古籍原料、病害剖析清楚后,即会确认详细修正办法。

    此刻,修正作业便迈入"万里长征"的榜首步,历经拆书、除尘、清洗、溜口、补缺、压平、折页、锤平、齐栏、装订……十余道程序,一件文物才干修正如初。

    因为每件文物破损程度及修正难度各不相同,修正所需时刻亦不相同,短则一月,长则需历时一整年。"纸质文物修正作业大都都需求耐得住孤寂,将残缺不全的纸张展平、修正,需求的不只是工艺,更多的是耐性。"于艳龙说。

    从考古学子到文物医师

    或许是纸质文物特有的前史厚重感,好像让修正者的性情也都感染了这股子慎重的气味。生于1986年的于艳龙动身、行走、拿物,纵使无关作业,他都仍然大消费项目投资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节奏,好像那份慎重、慎重早已刻入骨子里。

    看着如此专心于文物修正作业的于艳龙,很难幻想在入行之初他也曾有过一丝抵抗。"我研讨生学的是考古专业,考古是面临不知道的探究,文物修正则是对已知的完结。"于艳龙坦言,报考专业之初,本认为可以去户外调查,走遍全国。没想到,终究被"困"在修正桌的方寸之间,手中一本残缺的古籍,四周被毛笔、糨糊、棕刷、镊子、剪刀等东西盘绕,溜口、补洞、喷水、压平……每天的作业看起来非常单一、单调,但做着做着,他的心境很快发生了改变。看着一件件"伤痕累累"、缺少活力的古籍、档案,经自己的手修正后从头勃发光荣,那份情不自禁的成就感是其他作业无法比拟的。

    回望10年文物修正进程,参加修正孔府档案是他形象最为深化的。

    "孔府档案体量大、修正耗时长,咱们五六个人花了几年才完结了8000多页的修正。"于艳龙称。孔府档案全称为"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记录了自明嘉靖年间直至民国期间孔府的各项活动,历明、清、民国400余年前史,一共30余万件,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保藏最完好、内容最丰厚、包括时刻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具有极高的前史文化价值。

    面临具有如此重要价值的传世之物,修正压力显而易见。从公函到簿册、函件……类型多样,部分絮化严峻、遇水成泥的纸张,为修正增加了不少难度。"之前咱们多选用全体托裱的办法,现在选用部分病害处理修正,尽管修正技艺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但可以保存文献原装帧方式,尊重文献前史真实性。"于艳龙坦言,纸质文物修正不只是个手工活,更是一个需求仔细研讨的活。不管修正何物,都没有百灵百验的模本。修正亦是考虑的进程,纵使已有同类藏品修正经历,但再遇时,亦需多探究、多研讨,不断找寻最优修正办法。

    就这样,他拜师胡玉清(国家图书馆古籍修正专家)提高修正技艺,先后掌管参加完结《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清洁维护、褡裢装袖珍《四书》手写本维护修正、孔府档案、古籍善本维护修正项目等249件/套纸质文物的维护修正作业。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除了修正文物,于艳龙也乐意深化研讨文物背面的故事。在修正顺兴号钱票时,他不只完结修正,还环绕顺兴号钱票的前史、修正办法进行了深化研讨,写了两篇论文宣布在《我国钱币》与《文物六合》上。

    为何要对"顺兴号"钱票深究?于艳龙有着自己的初衷与主意。"‘顺兴号’钱票是在进行孔府档案散档收拾中的重要发现之一。"于艳龙说,"顺兴号"钱票是清光绪年间孔府顺兴号钱店发行的当地型钱票,其流转范围在曲阜及周边几个县,在必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区域其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研讨当地经济史等有重要意义。钱票的发现,也可在必定程度上为前史相关事情所佐证。

    不只如此,该钱票正反两面均有书写文字,或有赤色印章,且多存有加贴多层纸条的状况,在维护修正进程中亦有立异修正之法可共享。便于为同行业者在修正此类纸质文物时,供给参阅和学习。

    "修正文物,也是实行传承优异传统文化之责。"于他而言,身为文物修正师虽肩负着连续文物生命的任务,但文物价值的深化发掘及文物背面的前史故事更需多加探究,他说,他愿将更多有价值的文物前史"写出来",为加强文物古籍维护使用奉献一份力气。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