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新华社成都5月23日电题:江竹筠:毅力坚定的巾帼英豪
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随处可见以小说《红岩》中江姐命名的地名:江姐小学、江姐中学、江姐村、江姐广场。
这儿是江姐人物原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闻名革命烈士江竹筠的故土。"本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观赏江姐新居的人特别多,简直每天都有几百人,最多的时分一天有1000多人。"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党委书记张平说。
1920年,江竹筠出生于大山铺镇江家湾一个农人家庭。为日子所迫,年少的江竹筠跟着母亲到重庆投靠亲属,后来在当地的一家织袜厂做了近三年的童工。进入小学,江竹筠勤勉吃苦、成果拔尖,只用三年半就完成了小学的悉数课程。
随后,江竹筠先后进入重庆南岸中学、中国公学附中、中华职业学校和四川大学学习。1939年,仍是一名中学生的江竹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她进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安排担任人,从事青年学生作业。
1943年,党安排安排她为其时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帮手,做通信联络作业。一同,他俩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隐秘机关和地下党安排整风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正式成婚,后留在一起养猫咪官网重庆帮忙彭咏梧作业,担任处理党内业务和表里联络作业,同志们都亲热地称她"江姐"。
1947年,江竹筠受中共重庆市委的指使,担任安排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奋斗。在老公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竹筠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前进报》的联络和安排发行作业。这一年,川东党安排开端把作业重点转向乡村装备奋斗,彭咏梧奉上级指示赴川东领导装备奋斗,任中共川东暂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当地作业委员会副书记。江竹筠以中共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老公一同奔赴奋斗最前哨。
1948年,彭咏梧在安排装备暴乱时不幸献身。江竹筠强忍沉痛,决然顶替老公的作业。
1948年6月14日,因为叛徒的出卖,江竹筠不幸在万县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间谍竭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乃至严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梦想从这个年青的女共产党员身上翻开缺口,破获地下党安排。面临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一直毅力坚定,"你们能够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安排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检测。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毅力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国民党军统间谍杀戮于渣滓洞监狱,年仅29岁。
新中国建立后,江竹筠的业绩被后来脱险的狱友写进了小说,又被连续搬上舞台、荧幕和荧屏。
2007年,坐落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的江姐新居正式对外开放。现在,这儿已被列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党员干部、大众来此追思思念。
2009年9月,江竹筠当选"100位为新中国建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豪模范人物"。
"咱们村的老百姓到了外面都会很骄傲地说自己是江姐村的人。"张平说,"江姐是为新中国建立作出贡献的巾帼须眉!"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