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8 12:10:47
  • 阅读(8745)
  • 评论(2)
  •   5月18日是第四十五个国际博物馆日。本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康复与重塑",召唤全球博物馆一起探究数字化和发明新的文明体会及传达方式,重视博物馆展开的新方向、新方式、新方案。

      未来的博物馆在哪里,长什么样?数字化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十四五"规划大纲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文明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明场馆免费敞开和数字化展开。"近年来,博物馆业加速与数字化牵手,一个个文物维护研讨项目,凭借互联网拉近了与大众的间隔;一件件宝贵文物移步线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体会;一个个博物馆形象IP开发,让前史文明融入日常日子。博物馆登云入网,展现出巨大潜能,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未来令人等待。

      ——编者

      展品"活"起来

      数字展陈提高观众体会

      "从前,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什物方式进行巡展。"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数字化让博物馆的鸿沟愈加含糊,得益于先进的技能,"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凭借科技走到不同城市,博物馆实在完结了"无处不在"。

      走进改造晋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归纳馆,生动、丰厚的多媒体技能更全面、更深化地表达三星堆文明内在。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勾勒三星堆发现开掘要害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传神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构成进程,招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据介绍,这些多媒体视频选用电影等级的制造,最终的三维烘托环节用了70多台电脑一起作业。

      三两老友团聚,赏花品茗、操琴对弈……翻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精致——宋朝人慢日子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日子场景缓缓打开。该展览于上一年下半年上线,运用AR、VR、三维印象制造、多媒体信息技能等,制造了360度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如果说数字技能能作为实体展览的弥补,那么看场没有实体文物的展览是什么感触?"震慑!""很炫酷!""似乎穿越了!"上一年9月,"互联网 中华文明"数字体会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开,处处给人以惊喜:用手拨动参加交互暗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动;和着人们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然起舞……在体会展现场,一名带着孩子来看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明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添加了孩子对传统文明的了解和酷爱。"

      "互联网年代,博物馆应当活跃运用数字技能和互联网思想策划、安排、推行展览。"首都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与出书部主任孙芮英说。与传统展览不同,数字展打破时空和地域,选用交互式展现手法、敞开式常识探究方式,让观众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端赋有启发性、体会性的"周游"之旅。

      关于博物馆而言,5G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关键。"依托5G的技能优势,博物馆能够完结更优质高效的大众服务、更感同身受的观展作用、更丰厚多样的社教体会以及建造更专业且敞开的科研渠道,‘才智博物馆’将从概念转化为实际。"首都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与出书部工程师李陶说,现在首都博物馆主体修建已完结基站布线,完结5G信号全掩盖。

      恢复文物细节

      三维搜集助力维护修正

      事实上,业界公认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技能现已遍及老练,数字化搜集仅仅第一步,数字化运用和维护又是一个难题。"内容为王,怎样把常识性、娱乐性、互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博物馆展开下一步打破的方向。"朱亚蓉如此考虑。

      故宫发布5万多件高清文物印象的数字文物库、首都博物馆上线APP呈现数字化文物、三星堆开设线上3D展厅……近年来,文物数字化在博物馆职业逐步深化人心,许多博物馆都打开了三维数字化搜集作业。

      整个数据搜集进程乍看并不杂乱:技能人员选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搜集文物数据,再经过数据建模,建起整件文物的三维模型。

      但是,"要实在恢复文物前史状况与容貌,需求高精度的数据。"朱亚蓉介绍,以三星堆博物收藏的青铜神树为例,由于体型巨大,分成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这件文物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用了半年。

      精密的数字化搜集,往往能做到高度恢复每一块残件甚至文物细节,因而成为文物修正的重要参阅。

      古琴是我国前史上的一种器乐方式,其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琴身上所刻历代琴人的题款,也为美术、书法、文学等考证研讨供给材料。但是,大部分撒播至今的古琴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维护修正关于研讨和展出都至关重要。

      王宜飞是湖南省博物馆科研与编辑出书部主任,一起也是古琴维护修正研讨团队负责人。他介绍,湖南省博物收藏古琴共53张。在维护和修正古琴进程中,博物馆建立了维护修正研讨团队,运用CT扫描、三维重构和3D打印等技能,在修正中完结最小干涉和有用维护。

      以唐琴"飞泉"为例,纳音看起来是桐木原料,可CT扫描后发现,本来它的面板是杉木做的,纳音则是贴镶上去的。扫描后,修正师会运用古琴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先进行虚拟修正,尔后再对本体进行修正,以此添加修正的精准度。

      湖南省博物馆从2016年末开端准备收藏古琴维护修正项目,2018年项目发动至今,组建了由文物维护、材料学、文物与博物馆学、非遗维护和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专业技能人员组成的收藏古琴维护修正研讨团队,关于收藏古琴的内部结构、断代、定名、撒播阅历等有了新的发现。

      数字化搜集是一个绵长的进程,本钱不菲。李陶以为,博物馆数字化首先是藏品信息的数字化和展览陈设精品小说的数字化,以此为基础,经过各种多媒体展现方式,让受众取得丰厚的数字化体会。首博现在亟待对藏品进行深化开掘,这是一个需求继续投入和不断更新的进程。

      观察文物"身世"

      数字技能用于考古开掘

      博物馆的展品大多来自考古现场。现在,文物展品与数字技能的联系,早在考古开掘现场就现已敞开了。

      "现在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开掘,无论是从多学科研讨仍是考古开掘办法与技能,都站在了国际考古的前沿,能够作为新年代我国考古学的模范。"5月16日,我国考古学会给新建立的四川省考古学会发来一封贺信,这样写道。

      此次三星堆考古开掘的"科技范儿"引起人们广泛重视,数字技能体现在文物开掘、提取的方方面面。

      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开掘现场建立的现代化大棚内,只见环绕6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试验室:无机质文物应急维护室、应急检测剖析室、微痕应急维护室……周围的会议室里,占有整面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现考古大棚内的状况。"每个开掘坑都设有24小时不间断拍照体系,搜集记载的一切数据会集存储起来,是未来考古研讨的宝贵材料。"四川省文物考古研讨院院长、三星堆遗址考古开掘总领队唐飞介绍。

      开掘现场搬进了试验室,考古技能也完结了多个初次。在试验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本来,青铜尊器型大,采纳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易碎。因而,团队先用3D扫描仪搜集文物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造好硅胶维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唐飞说:"3D打印技能曾经在文物修正中使用得比较多,但用在考古开掘上仍是第一次,完结了技能使用的立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还初次使用了高光谱数据搜集与剖析,来辨认文物外表的物质组成。"高光谱技能一般用于遥感卫星。关于文物来说,不同原料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呼应不同,对开掘坑外表进行光谱扫描,就能够预判文物的原料。"现场试验室里,西安光机所研讨院研讨员杨瑞杰演示起了数据剖析设备,"比方青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体现就不相同,在肉眼看来仅仅黑色‘土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望而知。"据介绍,本次发掘的4号坑中,一些丝绸制品的剩余便是这样被发现的。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8日 13 版)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3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