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串起赤色地标——寻找太行山高速沿线革新历史印记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巍巍太行八百里,玉带弯曲变通途。沿着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太行山高速由北向南奔驰,一处处革新老区的姓名映入眼帘:桑干河、城南庄、西柏坡、前南峪……在河北这片革新的土地、英豪的土地上,全长680公里的太行山高速犹如一条玉带,将太行山区的赤色地标串联起来,成为一条当之无愧的赤色旅行路。
在太行山高速的北端西安西服定制,西安西装定制起点张家口涿鹿县,从涿鹿南口出高速,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温泉屯丁玲留念馆。跟从留念馆讲解员脚步走进这座古拙高雅的中式院子,能够看到,不大的小院,前后三个展室记录了丁玲这位"文小姐""武将军"的风华年月。
"1946年,丁玲、陈明等人参与中共晋察冀中心局安排的土改队,来到了坐落桑干河畔的温泉屯村展开土改作业。以此为布景,丁玲创作了闻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温泉屯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成为‘土改榜首村’。"讲解员张启传介绍,丁玲用部分稿酬建立了新中国榜首所农人文化站——温泉屯文化站。1995年,其时的温泉屯乡政府为留念丁玲作出的奉献,兴修留念馆,让"丁玲精力"扎根,一代代传承。
持续往南,来到阜平县城南庄镇的晋察冀边区革新留念馆。留念馆北依菩萨岭,南临胭脂河,掩映在苍松碧草之间,显得安静而庄重。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立的榜首个抗日根据地,晋冀察边区不只是华北的刚强堡垒,也是对日进行战略反扑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前沿阵地。"讲解员高宗雯介绍,抗战期间,阜平这个只要9万人口的小县,有两万人从军参战,5000余人壮烈牺牲,被称作"抗日榜样根据地的榜样县"。
跟着高速通车,来留念馆观赏的人数从曾经的每年20万人次增加到30万人次。山门翻开,山货出山,老区公民的日子也跳过越富。
沿着太行山高速持续往南100余公里,便来到了革新圣地西柏坡。"五一"小长假期间,到西柏坡留念馆观赏学习的游客热情高涨,超越6万人次。
逛逛高低的"赶考"路,观赏粗陋的土坯房,看看泛黄的老照片……来到西柏坡,经过革新原址、文物和史料,寻找赤色回忆、重温革新历史,已成为许多党员干部党史教育的必修课之一。
旧日僻在深山,今朝灵通四方。跟着太行高速的通车,西柏坡南下北上的交通路线进一步打通,更成为京津冀旅行的热门。在西柏坡景区邻近开了20多年饭馆的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乡民陈素梅,最近又忙着更换新菜单了。和以往不同,这次她不做主了,而是让游客来提主张,更好地满意游客需求。
依托赤色旅行,梁家沟村全村七成人吃上了旅行饭,开饭馆、办民宿、当导游……乡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
党支部刚换届,再次中选的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军有了新计划:"全村43家民宿要提高服务水平,在后山建造500亩的采摘园,往后在梁家沟,游客不只能吃能住,还能够休闲文娱。"
一路走一路看,太行山高速通车以来,"红游太行"已成为招牌旅行线路。在涞源县黄土岭置身八路军埋伏敌人的抗日烽火中,在邢台前南峪倾听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涉县赤岸村感触"九千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的军民鱼水情……一个个赤色地标正在太行山高速沿线开放光荣。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2日 04版)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